古代西亚的兴衰(上)从苏美尔王朝到巴比伦王国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早在4000多年前的公元前21世纪,华夏先民就在东亚大陆在东亚黄河流域建立了早期国家。约在夏朝成立的七八百年前,苏美尔人在西亚两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早期苏美尔城邦
两河流域是指起源于亚美尼亚高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平原地区。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之间。
两河流域位于干旱地区。每年春天,上游山区的冰雪融化,流入两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从而发展了西亚农业。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出现了以小城市为核心的奴隶制城邦,包括埃利都、乌尔、乌鲁克、拉伽什、基什等。
在城邦交流过程中,文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泥板文件和标有所有权的陶瓷印章。根据这些泥板文件,当时的商业相当繁荣,奴隶交换非常流行。
苏美尔城邦的统治权主要掌握在城邦首领手中,首领称恩或恩西为王。
在城邦中,这些王不仅是世俗事务的最高管理者,而且有权参与政权管理,带领军队,是城邦主神的最高祭祀,拥有沉重的宗教权力,掌握着城邦的祭祀活动和寺庙经济。
当然,作为早期的城邦领袖,苏美尔的恩专制程度远不如后来的专制皇帝,因为他们受到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的制约。
从苏美尔早王朝到阿卡德王国
公元前2800年左右,随着城邦政治经济的发展,两河流域南部进入苏美尔早王朝时期(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2371年)
苏美尔早朝各邦居民主要由四种人组成:奴隶主贵族、拥有公社土地的自由人、失去公社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人、生活在最下层的奴隶。
苏美尔城邦的奴隶主贵族主要包括以神庙高级祭祀为代表的氏族贵族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新贵族。
他们占有大量的寺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以剥削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人和奴隶为生。
苏美尔城邦中的自由民是指拥有公社份地的公社成员,一般拥有相当数量的公社地产和完整的公民权。
因为公社成员可以自由分配自己获得的公社份地,比如可以转让买卖,土地关系非常不稳定。一些只有少量房地产公社的自由人,在荒年,他们不得不通过出售土地来换取粮食来谋生。
之后,他们失去了土地,不得不靠耕种他人的土地为生,成为他人驱使的依附民。当然,即使是依附民也比社会底层挣扎的奴隶好得多。
苏美尔王朝后期,为了争夺土地奴隶和霸权,各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两河流域南部逐渐形成了两个军事联盟:南方联盟和北方联盟。
南方联盟以乌尔和乌鲁克为联盟主,北方联盟以基什为联盟主。两个联盟互相争霸,导致战争频发。由于城邦内部土地兼并,尖锐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公元前2378年,出身贵族的乌鲁卡吉推翻了苏美尔早王朝的统治者卢伽尔安达,建立了新的政权。为了缓解阶级矛盾,拯救城邦统治,乌鲁卡吉在执政期间(前2378至前2371)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将卢伽尔安达政治时期占用的寺庙土地返还给寺庙祭祀,取消改革前部分祭祀征收的捐赠税;免除平民所欠皇室的税收,取消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率;禁止以人身作为债务抵押,释放因债务被奴役或拘留的平民;降低丧葬费用,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主力的军队,用平民组成的步兵代替贵族组成的战车兵。
虽然这次改革废除了各种苛刻的政治,限制了贵族的利益,减轻了平民的负担,但由于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的入侵,它失败了。从那以后,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越来越激烈,北方的阿卡德王国趁机南下,击败了苏美尔霸主尔卢伽扎吉西,统一了南北两河流域。
从阿卡德王国到乌尔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2191年)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2191年)。
在公元前2371年,萨尔贡在击败苏美尔霸主卢伽尔扎西后,继续挥兵南下,先后消灭了乌尔、乌鲁克、拉伽什,然后转向东方,攻占了埃兰、苏撒等地。
萨尔贡之后,阿卡德王国继续扩张,在那拉姆·辛统治时期(约公元前2291—公元前2255)达到全盛。
阿卡德王国在纳拉姆·辛死后逐渐衰落,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面山区游牧部落的库提人灭亡。
阿卡德王国灭亡后,乌鲁克王图赫加尔复位(约公元前2120-2114年),赶走库提人,但很快被乌尔王乌尔纳姆(约公元前2113-公元前2096年)击败。
乌尔纳姆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他在两河流域的最高统治地位。
经过这一法典,国王得以独占大权,官员被视为国王的奴隶,原来的城邦沦为地方行政单位,恩或恩西由原来的城邦之王,便成为地方行政长官,由国王任命,他们从神庙里领取工资,并向国王缴纳税款。
大约在公元前2006年,来自东南部的埃兰人和西方的阿摩利人俘获了沃尔第三王朝的最后一代王伊比辛(大约在公元前2029-2006),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两河流域南部再次分裂。
从古巴比伦王国到新巴比伦王国
阿摩利人苏穆阿布姆在公元前1894年建立了巴比伦城邦,成为古巴比伦的第一代王,此时,古巴比伦还只是一个附近国家的小邦。直到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才逐渐强大起来。
汉谟拉比登基之初,就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的征服战争。经过多年的努力,汉谟拉比等极少数地区,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为了加强对征服区域的控制,汉谟拉比在统一两河流域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行政方面,他设立了完整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中央的一切重大事件由国王处理,地方行政长官由国王任命。
在军事方面,他以阿摩利人为主力建立了一支常备军,其最高指挥官称将军,由国王直接任命。
就经济而言,他将神庙经济完全纳入王室经济,使其成为王室经济的一部分,并对地方政府征收各种税收,统一管理全国水利制度。
除上述措施外,汉谟拉比还以法典的形式确立了王权神授的原则。
1901年12月至1902年1月,摩尔根率领法国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并出土了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石碑。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之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王权浮雕,下部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有法典铭文。
法典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歌颂汉谟拉比的功绩,结论是汉谟拉比奉神意,保护黎民,创立公正法典。不遵守法典,就是违背神意,必然会受到神的惩罚。
虽然汉谟拉比采取了各种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他建立的统一国家并不稳定,内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在他死后不久,国内暴动就频频发生,到萨姆苏伊鲁统治时期,乌尔、乌鲁克、伊新等地区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暴动。
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同时,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加喜特人和赫梯人纷纷入侵。古巴比伦在内外交困境中越来越弱,大约在公元前1595年被赫梯人摧毁。
赫梯人在巴比伦灭亡后不久就离开了。加喜特人趁机占领巴比伦,建立了史称巴比伦第三王朝的加喜特王朝(约公元前1530-1157年)。
这个王朝是布尔纳布里亚什二世和卡什提里亚什四世统治时期最强大的,与埃及新王国、赫梯帝国、亚述并称大国。
公元前13世纪后,由于亚述人和埃兰人的逐渐衰落,巴比伦第三王朝在公元前1157年俘获了最后一位国王恩利尔纳丁·阿基,灭亡了加喜特王朝。
在古巴比伦王国灭亡9个多世纪后,原本生活在波斯湾的伽勒底人在公元前1000年进入巴比伦尼亚,以抵抗亚述人的统治,并在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的巴比伦王国。
前612年,新巴比伦王国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米底王国结盟,击败亚述帝国,夺得亚述帝国西部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继位以后,新巴比伦王国继续向西扩张,为争夺霸权,数次与埃及交战,双方损失惨重。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再次进入巴勒斯坦,打击了埃及占领巴勒斯坦的野心,包围了犹太王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犹太王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被俘。
第二年,新巴比伦军队在围困一年半后攻破耶路撒冷,烧杀抢掠后,将剩余人口带回巴比伦尼亚,犹太人称之为巴比伦囚犯。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权力落入寺庙祭祀和工商奴隶主手中,新巴比伦王国开始衰落。末代国王尼波德继位时,波斯迅速崛起,摧毁了当时两大强国米底和吕底亚。
新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539年进入两河流域灭亡。
结语:
西亚文明及其政权变更年表
欧贝德文化公元前4300-3500年
乌鲁克文化公元前3500-3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公元前3500-2700年
苏美尔早王朝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2371年
阿卡德王国 公元前2371年—前2191年
创始人:萨尔贡(公元前2371-2316年)
纳拉姆·辛(公元前2291-2255年)
公元前2191年库提人灭亡阿卡德王国
公元前2120年 乌图赫加尔赶跑了库提人
公元前2113年乌尔纳姆击败乌图赫加尔,统一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乌尔第三王朝
公元前2006年,埃兰人俘虏伊比辛,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公元前1894年苏穆阿布姆建立了古巴比伦
公元前1792年汉谟拉比继位
公元前1795年赫梯人灭亡古巴比伦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伽勒底人进入巴比伦尼亚
公元前626年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
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围困耶路撒冷
公元前586年破坏了耶路撒冷城,大量犹太人被带到巴比伦尼亚,被称为巴比伦的囚犯